看完《米奇17》这个关于星际殖民"消耗体"的故事,我不禁开始思考:人类真的准备好开启星际殖民时代了吗?说真的,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虽然马斯克整天在推特上嚷嚷着要移民火星,但现实是连最基本的宇航服技术都还在不断改进中。就拿NASA最新的xEMU宇航服来说,虽然比阿波罗时代的进步了不少,但在火星那种极端环境下,估计连常规行走都是个巨大挑战。
星际航行的巨大挑战
说到星际旅行,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,而是时间。即使是去往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,以现在的技术也需要几万年——这简直是个让人绝望的数字。科幻电影里总有"冷冻休眠"的桥段,但实际上我们连让老鼠安全冷冻再复苏的技术都没完全掌握。去年有研究团队成功让冷冻的金鱼幼体复活,但这距离人体冷冻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更别说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了。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待6个月就要损失1-2%的骨密度吗?这还只是近地轨道的情况。有研究预测,往返火星的旅程会导致宇航员流失高达50%的肌肉量——这种情况下去殖民,怕不是连铁锹都拿不动。
星际殖民的真实可能性
不过话说回来,人类在不可能的事情上创造奇迹也不是第一次了。或许未来的突破来自哪个实验室的意外发现?量子物理学家David Bohm提出的"零点能量"理论就曾暗示太空中可能存在取之不尽的能源。我认识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就坚信,在50年内我们就能找到突破光速限制的方法——虽然现在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。
比较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先在月球建立基地。NASA的Artemis计划就打算在2030年前建立月球常驻基地,这倒是个靠谱的垫脚石。想象一下,在月球上种土豆?《火星救援》的情节可能真的会先在月球上演。不过据我了解,月球土壤里的纳米级玻璃碎片会让植物很难生长——看来马特·达蒙还得再想想别的办法。